風雨無阻,面對困難,研修學員堅持計劃,走完全程。
工作室特聘導師趙麗霞老師為隊員們講解紅旗渠建設
工作室特聘導師、鄭州市名師沈永民老師面對砂質(zhì)坡積物思考教學設計。
隊員們一起探討砂巖風化沉積物的形成過程和分布特點
面對高山蘆葦,隊員們思考蘆葦?shù)纳鏃l件形成原因。
經(jīng)歷艱難跋涉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高山草甸
一塊巖石反映著太行山曾經(jīng)的海陸變遷
9月14日-16日,鄭州31中薄夫?qū)毟咧械乩斫艹鼋處煿ぷ魇、薄夫(qū)毟咧械乩砻麕煿ぷ魇依弥苣⿻r間到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蒼龍山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地地理考察。工作室特聘導師趙麗霞老師、沈永民老師參加了考察活動并給予精心指導。
在鄭州市教研室趙麗霞老師的指導下,工作室研修學員在工作室主持人薄夫?qū)毨蠋煹膸ьI下,按照選定的三條線路,冒著秋風和中雨穿越河谷、攀登山崖,觀察到太行山多次地殼運動形成的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以及淺海環(huán)境的石灰?guī)r地貌,為學生設計出大約五天的研學旅行課程。
蒼龍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處安陽市林州市西北面,西鄰山西,東臨華北平原,屬太行山系。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經(jīng)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里沼澤廣布,氣候溫暖潮濕,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qū)豐富的煤炭資源。以后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后又與東西的華北大平原斷裂,形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態(tài)。太行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山西與河北、河南的分界線;我國地勢第二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在地形、地勢、河流、植被、氣候等方面都有其獨特性和過渡性。為此,薄夫?qū)毟咧械乩砻麕煿ぷ魇业诙未_定太行山為考察活動的目的地,并且目標由收集標本轉(zhuǎn)移向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方向,為學生能夠順利研學旅行打前站、教學要素踩點。
考察過程中,工作室研修學員一起在野外觀察、研討,對典型的地質(zhì)地貌、植被、水文等,進行了現(xiàn)場解讀和研討,為將來的研學旅行初步設計出研學課程,該課程可以包括:一天野外生存與研學旅行,室內(nèi)教學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課程;一天的太行山大峽谷地質(zhì)地貌研學旅行課;一天的安陽殷墟博物館歷史文化研學旅行課程;一天蒼龍山山地植被垂直地帶、山地公路、山地湖泊、山地氣候研學旅行課程;紅旗渠規(guī)劃建設和紅旗渠精神研學旅行課程。
勝利歸來的工作室研修學員將根據(jù)考察的內(nèi)容特點,進行分工合作,設計出研學旅行規(guī)劃、研學記錄單以及吃、住、行等生活保障,不僅為帶學生研學旅行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如何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找到簡易的策略和方法,保證學生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先行,為指導學生野外生存和生活觀察提供重要理論和實踐保障。